郭于誠醫師專欄/78歲肺癌患者逆轉人生:從輪椅到自立,醫師分享肺癌第四期治療經驗
- 有醫靠
- 1月20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3月13日

【有醫靠衛教健康 編輯部報導】罹患肺癌第四期,腫瘤壓迫與肺積水讓78歲的楊女士一度只能依賴輪椅與氧氣瓶。在家人的陪同下,她找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郭于誠。然而,就在就診後不久,病情急轉直下,楊女士從輪椅狀態惡化為完全臥床。然而,經過一年多的精準治療,她奇蹟般地恢復健康,甚至能穿上高跟鞋,氣色良好地與家人一同前往診間表達感謝。
肺癌第四期的挑戰:不只是身體的抗爭
楊女士曾經歷過扁桃腺癌的治療,並目睹女兒因癌症離世。去年,她因肋骨與脊椎的持續酸痛接受檢查,結果顯示為肺癌第四期並伴隨骨轉移。每天,她肺部的積水量高達600c.c.,加重了呼吸困難。曾有過化療痛苦經驗的她,加上對家人負擔的顧慮,一度選擇放棄治療,甚至簽下了放棄急救同意書。(推薦閱讀:癌症治療之旅:身心狀態、資源盤點、生活工作及財務安排)
郭于誠主任透過醫病溝通,成功改變了她的想法。他指出:「不想麻煩家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積極治療,讓自己恢復健康。」這句話打動了楊女士,使她重新燃起對治療的信心。
精準醫療:肺癌第四期的治療突破
在楊女士的治療過程中,醫療團隊採用了影像導航放射治療技術,這種方法結合即時影像調控腫瘤與肺積水的變化,實現了高精準度的治療目標。郭主任解釋,放射治療的核心是「將治療能量集中於腫瘤,最大限度減少對正常細胞的損害」。(推薦閱讀:抗癌藥物怕副作用,不吃就丟垃圾桶?醫疾呼:正確做法,避免3大風險)
在治療的前兩週,楊女士被腫瘤壓迫的支氣管逐漸恢復功能,肺積水的狀況顯著改善,氧氣瓶逐步被卸下。經過33次放射治療,配合後續的化療,病情穩定並持續向好。
醫病合作:積極治療才是真正的「順其自然」

郭于誠主任:真正的順其自然並非消極放任,而是「盡全力後不強求」。
很多癌症患者常說「順其自然」,但郭于誠主任認為,真正的順其自然並非消極放任,而是「盡全力後不強求」。癌症治療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患者與醫療團隊的信任與配合至關重要。
楊女士的案例不僅展現了醫療技術的進步,也提醒癌症患者和家屬:不要因恐懼或擔憂負擔而選擇放棄。正如楊女士的女兒所說:「全力配合醫師,過程雖然辛苦,但看到母親健康回來,一切都值得。」
癌症線上諮詢:專業建議助力治療之路
肺癌第四期的治療過程充滿挑戰,但早期的正確決策對於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質量具有關鍵作用。若您或家人正面臨癌症,可以透過We Get Care有醫靠平台進行癌症線上諮詢。專業醫師將根據您的具體情況提供建議,幫助您制定治療計畫,讓治療過程更加穩定有保障。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We Get Care有醫靠》聯繫: pr@wegetcare.com
健康不漏接!歡迎加入《We Get Care有醫靠》社群:
諮詢專家: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 郭于誠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