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酸痛總是反覆?全身肌肉緊繃3大元凶與改善策略完整解析

【有醫靠衛教健康 編輯部報導】現代生活中,肌肉酸痛已成為許多人習以為常的困擾,尤其在長時間使用電腦、滑手機或搬重物等情境下更為明顯。32歲的吳先生因工作長期久坐、姿勢不良,導致肩頸痠痛進而影響血液循環與自律神經,甚至出現頭痛、失眠、眩暈等症狀。經過醫師建議,重新調整工作站與坐姿後,他成功改善痠痛狀況,恢復健康生活。
姿勢不良與神經壓迫:最常見的痠痛元凶
肌肉痠痛最常見的兩大成因為「姿勢不良」與「神經壓迫」。長時間坐在電腦前、躺在沙發滑手機、搬重物或洗碗彎腰,這些動作都會使肩頸與腰椎承受過大壓力。例如螢幕擺放太低會使頸部前傾,久而久之造成頸椎壓力累積,引發疼痛。(推薦閱讀:肩頸酸痛吃止痛藥也無效?認識症狀、分辨椎間盤與小面關節疼痛)
ㄏ
肌肉酸痛也可能是疾病警訊
有些痠痛並非單純疲勞累積,可能與其他疾病有關,包括:
自體免疫疾病(如多發性肌炎、皮肌炎)
病毒或細菌感染
代謝性疾病(如肝醣、脂肪代謝異常)
粒線體功能障礙
藥物影響(如長期服用降血脂藥或飲酒過量)
若肌肉酸痛長期未改善,或伴隨發燒、紅腫、無力等症狀,應儘早就醫排查潛在疾病。
有效改善肌肉酸痛的3種方法
1.修正運動習慣與姿勢
運動後的肌肉痠痛除了乳酸堆積,常見成因還包括運動姿勢不良與未適當放鬆。以重訓為例,若施力不當,可能牽動錯誤肌群,導致肩頸緊繃與酸痛。運動後應進行伸展與放鬆,有助減少筋膜緊張,預防延遲性肌肉痠痛(DOMS)。

2.補充粒線體營養,提升細胞代謝力
慢性疲勞與肌肉酸痛常與粒線體功能失調有關。以下方式可提升粒線體效能,改善痠痛問題:
規律運動:特別是有氧與力量訓練,可促進粒線體數量與活性。
紅光照射:有助粒線體加速能量合成與水分代謝。(推薦閱讀:疲憊的原因找到了!粒線體功能提升的實用方法,從飲食到光療,告別疲倦生活)
營養補充:
》促進微循環,舒緩身體不適:穿戴式光動能按摩機
3.休息與物理輔助治療
長時間久坐或固定姿勢容易使肌肉持續收縮、血流不順。建議每工作1小時起身活動、伸展3-5分鐘。日常還可透過以下方式緩解痠痛:
局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繃。
穿戴護具:對需搬重物或長時間彎腰者,護腰可提供支撐並限制過度活動,降低受傷風險。
良好工作環境設計:調整桌椅高度與螢幕位置,減少頸椎與腰椎壓力。
》減輕腰椎壓力:XCLUSIV 石墨烯遠紅外線護腰
日常也能做到的酸痛預防習慣
每日30分鐘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或騎車。
避免久坐不動,每隔1小時起身活動。
睡前伸展全身主要肌群,放鬆肌肉張力。
保持水分攝取與均衡飲食,避免酒精與過度咖啡因。
不讓痠痛打亂生活節奏,找回行動自信
肩頸緊繃、腰痠背痛、運動後全身酸軟,不再是中年後的「生活常態」。不論是日常姿勢調整,還是從飲食、運動到營養補給的全面改善,都是緩解酸痛、重拾活力的關鍵。當你已試過各種方式仍無法改善,或症狀反覆發作時,千萬別硬撐——專業的協助才是最有效的解方。
有醫靠 We Get Care,提供一站式線上健康諮詢與正確用藥建議,協助你從源頭了解痠痛成因,找到最適合的緩解方案。現在就與專業醫師諮詢,讓生活恢復自在不痛感,行動更有力!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We Get Care有醫靠》聯繫: pr@wegetcare.com
健康不漏接!歡迎加入《We Get Care有醫靠》社群: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