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痛看哪科?膝蓋痛位置圖解+對應科別與保養運動一次整理
- 有醫靠
- 20小时前
- 讀畢需時 4 分鐘

【有醫靠衛教健康 編輯部報導】膝蓋痛已不是年長者的專利!無論是運動後、久坐、搬重物,還是突如其來的膝蓋不適,都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你是否曾經有過彎曲膝蓋會痛、蹲下時膝蓋酸、甚至膝蓋後方的筋拉扯發緊?這些症狀究竟該看哪一科?要不要立刻就醫?本文將從膝蓋不同疼痛位置出發,帶你逐步了解原因、判斷病症、找到對應的科別與改善方式。
膝蓋痛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膝蓋是支撐人體重量的核心關節之一,痛起來不但影響行動力,也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常見造成膝蓋痛的原因包括:
外傷:如車禍、跌倒、運動時扭傷、拉傷或撞擊。
發炎:常見如滑囊炎、肌腱炎或半月板撕裂。
關節退化:年齡增長導致關節磨損、骨刺、軟骨耗損。(推薦閱讀:椎間盤突出與骨刺怎麼分?一定要開刀嗎?藥物、復健到微創手術解析)
體重負擔:肥胖或缺乏運動導致膝蓋負荷過重。
提醒: 若膝蓋痛持續一週以上、伴隨腫脹或無法正常行走,應儘早就醫檢查。
膝蓋痛該看哪一科?對症下藥才有效
不同的病因對應不同科別,以下是根據症狀建議的就醫方向:
常見膝蓋痛的5個位置與對應疾病
你知道膝蓋的不同部位疼痛,代表著完全不同的潛在疾病嗎?以下依照疼痛位置,整理常見對應病因與症狀特徵:
疼痛位置 | 說明 | 可能疾病 |
---|---|---|
膝蓋內側 最常見的位置 | 最常見,與韌帶或半月板有關 | 內側半月板損傷 鵝掌肌腱炎 滑囊炎 脛骨平台骨折 |
膝蓋外側 較少見的位置 | 運動過度或扭傷所致 | 外側半月板損傷 髂脛束症候群 |
膝蓋上方 | 過度運動、跑步、跪坐常見 | 股四頭肌鍵炎 膝蓋積水 髕骨股骨症候群 退化性關節炎 十字韌帶損傷 類風濕或痛風關節炎 |
膝蓋下方 | 跳躍動作頻繁者易發生 | 髕腱炎 髕骨滑脫 半月板疾病 骨髓炎 |
膝蓋後側 | 腫脹、滑囊發炎或坐骨神經影響 | 貝克氏囊腫 膕肌症候群 坐骨神經痛 |
小提醒: 了解疼痛發生的確切位置,是日後正確就醫的第一步。(推薦閱讀:每個人都適合PRP增生療法嗎?健保給付、治療費用、優缺點一次了解)
膝蓋保養怎麼做?3招運動強化關節結構
想避免反覆膝蓋痛,從日常保養做起最有效。膝蓋保養的核心在於強化穩定性與靈活性,避免肌力不平衡導致關節壓力集中。以下是三大重點訓練建議:
1. 伸展大腿後側肌群(Hamstring Stretch)

膝關節前方為股四頭肌,後方則是大腿後側肌群,兩者需維持張力平衡。若後側肌群過緊,會使膝蓋無法完全伸直,導致關節軟骨壓力上升、增加疼痛風險。透過規律拉筋運動讓肌群柔軟有彈性,可減少膝蓋壓力、提升關節靈活度。
2. 伸展外側髂脛束(Iliotibial Band Stretch)

膝關節除前後穩定外,內外側的肌力平衡同樣重要。若外側髂脛束過緊、內側肌群無力,將導致髕骨傾斜,使軟骨摩擦加劇、誘發炎症與退化。定期進行髂脛束伸展可改善膝關節排列與活動效率。(推薦閱讀:一分鐘自我檢查慢性發炎!預防慢性發炎,3精選抗發炎食譜)
3. 強化股四頭肌(Quadriceps Strengthening)

股四頭肌位於膝蓋前方,是控制膝關節伸直的關鍵肌肉,同時負責穩定膝蓋、避免小腿前移。若肌力不足,關節磨損與疼痛風險皆會提高。透過訓練股四頭肌能增加膝蓋耐用度並降低受傷機率。
運動小提示: 每項動作建議每日1~2次,每次保持30秒以上,並確保暖身充分、避免過度施力。
掌握膝蓋疼痛對應方法,才能及早治療不拖延
膝蓋痛雖然常見,但千萬別輕忽。從痛的位置、成因到合適的就醫科別,一步步掌握對應方式,才能更快解除不適、恢復行動力。
若你仍對「膝蓋痛看哪科」、「膝蓋酸痛怎麼辦」等問題感到困惑,有醫靠 We Get Care 提供線上即時醫療諮詢服務,協助您快速找到適合的醫師,精準解決疼痛根源。立即點選平台諮詢,踏出健康第一步!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We Get Care有醫靠》聯繫: pr@wegetcare.com
健康不漏接!歡迎加入《We Get Care有醫靠》社群: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