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費「百憂解」與學名藥如何選擇?健保藥價調整全解析
已更新:11月8日
隨著台灣健保制度的持續發展,中央健康保險署開始實施「藥品費用支出目標制」(Drug Expenditure Target,簡稱DET),以控制藥品支出不斷增加的問題。這一政策的目標在於根據市場調查調整藥品價格,進一步優化藥品使用並提升健保資源運用效率。然而,少數藥廠因應藥價調整,選擇退出市場,這其中就包括知名抗憂鬱劑「百憂解」(商品名:Prozac)。
百憂解退出市場與學名藥替代品
百憂解由禮來股份有限公司生產,作為一種治療憂鬱症的藥物,自1995年健保開辦以來已成為常見處方藥。百憂解最初每顆20毫克的健保價格為新台幣49元,隨著其專利到期以及學名藥的上市,該藥的價格不斷下降,至2019年健保價格已調降至1.96元。由於藥價過低,禮來公司決定於2019年4月1日停止供應百憂解。儘管如此,市面上仍有14家藥廠生產相同成分的學名藥,醫師仍能依需求處方這些藥物。(延伸閱讀:自費一定比健保好嗎?掌握4原則!聰明看醫生,不花冤望錢)
健保署強調,台灣的學名藥與原廠藥品質皆有保障,皆需通過食品藥物管理署的嚴格審核,並遵守國際標準的PIC/S GMP規範。民眾對於學名藥的療效無需擔憂,且若遇到療效疑慮,醫師可以透過健保署設立的藥品療效通報系統,向食藥署反映,確保藥物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健保與自費藥品的選擇
由於藥價調整,許多原廠藥的供應受到影響,使得病患需考慮使用學名藥或選擇自費原廠藥。百憂解作為一種上市逾40年的藥物,原廠藥的退出對部分病患而言,可能增加對學名藥的使用考量。部分患者可能會擔心學名藥的療效不如原廠藥,這促使他們考慮自費選擇其他可用的原廠藥或進口藥品。然而,健保署再三保證,學名藥的療效與安全性皆通過國際標準,適合多數患者使用。(延伸閱讀:睡得更好、改善憂鬱、提升性品質!番紅花功效、禁忌、用法一次看)
針對藥品市場的變動,健保署持續與藥界保持溝通,確保藥品市場價格合理且藥品供應穩定。在健保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健保署強調透過藥價調整所節省的資源,將有效運用於支付新藥及擴大適應症的範圍,確保全民能受惠於健保政策的效益。
DET政策對健保藥品市場的影響
每年藥品支出的增加對健保造成了不小的壓力。健保署透過DET政策,進一步調整藥價,縮減藥價差距,平衡藥品支出。根據健保署的統計,僅在2016年,與百憂解同成分的學名藥及原廠藥申報的總健保醫令金額達3325萬元,其中百憂解的市占率為24%。儘管禮來公司選擇退出,這並不會對大多數患者的用藥產生實質影響,因為市場上仍有多種可供替代的學名藥,且價格更為親民。(延伸閱讀:衛福部「青壯世代心理健康」免費諮商申請期限、規範懶人包)
除了調整藥價,健保署也啟動了相關配套措施。包括透過各分區業務組通知轄區醫療機構,盡量不要在藥價調整後隨意更換藥品廠牌,以免影響病患用藥穩定性。此外,為了避免重複用藥及藥品交互作用導致健康風險,健保署不斷優化雲端查詢系統,並實施門診重複用藥費用管理,鎖定60類單價高、用量大的藥品進行管控。
健保資源有效運用與民眾健康保障
健保署指出,透過DET及藥價調整,不僅能縮減藥品支出的成長,還能將節省下來的資源投入到更多的新藥支付及更廣泛的適應症給付中。這樣的政策不僅讓藥界能夠在合理的市場條件下運作,還能保障民眾的用藥權益。
在藥品使用上,健保署將持續精進醫療資訊系統的功能,提供更透明、即時的用藥資訊,並確保藥品的合理使用。對於病患來說,無論是選擇健保支付的學名藥還是自費的原廠藥,都能在醫師的專業指導下作出最適合的選擇,保障自己的健康。
健保政策不斷演變,尤其在藥品支出與藥價調整方面,確保全民受益是核心目標。無論是百憂解等老藥的退出,還是學名藥的普及,健保署都會在保障民眾用藥權益的前提下,持續優化資源運用,促進藥品市場的健康發展。對於病患而言,學名藥或自費選擇,無論選擇哪一種,都應在醫師的專業建議下,做出最佳決定。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We Get Care有醫靠》聯繫: pr@wegetcare.com
健康不漏接!歡迎加入《We Get Care有醫靠》社群:
資料來源:
中央健康保險署